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四
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四。宋代。苏轼。 相如偶一官,嗤鄙蜀父老。不记犊鼻时,涤器混佣保。著书曾几何,渴肺灰土燥。琴台有遗魄,笑我归不早。作书遗故人,皎皎我怀抱。馀生幸无愧,可与君平道。
[宋代]:苏轼
相如偶一官,嗤鄙蜀父老。不记犊鼻时,涤器混佣保。
著书曾几何,渴肺灰土燥。琴台有遗魄,笑我归不早。
作书遗故人,皎皎我怀抱。馀生幸无愧,可与君平道。
相如偶一官,嗤鄙蜀父老。不記犢鼻時,滌器混傭保。
著書曾幾何,渴肺灰土燥。琴台有遺魄,笑我歸不早。
作書遺故人,皎皎我懷抱。馀生幸無愧,可與君平道。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唐代:
魏徵
受降临轵道,争长趣鸿门。驱传渭桥上,观兵细柳屯。
夜宴经柏谷,朝游出杜原。终藉叔孙礼,方知皇帝尊。
受降臨轵道,争長趣鴻門。驅傳渭橋上,觀兵細柳屯。
夜宴經柏谷,朝遊出杜原。終藉叔孫禮,方知皇帝尊。
明代:
佘翔
白水塘边旧草莱,十年三径锁苍苔。寒花解得人归意,昨夜分明入梦来。
白水塘邊舊草萊,十年三徑鎖蒼苔。寒花解得人歸意,昨夜分明入夢來。
明代:
韩殷
西河战罢万方清,处处楼台歌板声。白马锦鞯来騕袅,玉楼银榜枕岩城。
风传漏刻星河曙,日照螭头剑戟明。从此泰阶平似水,肯教世路日兢兢。
西河戰罷萬方清,處處樓台歌闆聲。白馬錦鞯來騕袅,玉樓銀榜枕岩城。
風傳漏刻星河曙,日照螭頭劍戟明。從此泰階平似水,肯教世路日兢兢。
元代:
贝琼
我住云间今四秋,恰如杜甫在秦州。赋诗黄耳冢前去,打鼓白龙潭上游。
暮景飞腾如过翼,此身浩荡一虚舟。黄尘九陌绕车盖,且伴老翁随海鸥。
我住雲間今四秋,恰如杜甫在秦州。賦詩黃耳冢前去,打鼓白龍潭上遊。
暮景飛騰如過翼,此身浩蕩一虛舟。黃塵九陌繞車蓋,且伴老翁随海鷗。
清代:
许传霈
百卉俱飘息,丛桂出高冈。年年七八月,空际散天香。
有桂独后发,若自甘退藏。繁枝零玉露,翠节霏轻霜。
百卉俱飄息,叢桂出高岡。年年七八月,空際散天香。
有桂獨後發,若自甘退藏。繁枝零玉露,翠節霏輕霜。
清代:
董讷
漭沆连沧海,风吹一叶轻。村从波际出,草逼浪痕生。
地阔无山影,天空有雁鸣。最怜釜底处,何日奏平成?
漭沆連滄海,風吹一葉輕。村從波際出,草逼浪痕生。
地闊無山影,天空有雁鳴。最憐釜底處,何日奏平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