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违农时的成语故事


不违农时

拼音bù wéi nóng shí

基本解释违:不遵守。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。

出处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”


不违农时的典故

战国时期,孟子去见梁惠王,梁惠王问孟子自己如何尽力治国,百姓遭灾时是如何尽力救济,为什么人口没有增加。孟子认为只是考虑如何去救灾,没有考虑到如何不违农时去发展农业生产,应该尽快抓紧时间促进生产,让人们过上温饱生活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违农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捻神捻鬼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!”
上气不接下气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
谨小慎微 汉 刘安《淮南子 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
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《洋务宜遵祖训,安内攘外,自有成效说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联络,万众一心。”
背腹受敌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罗掘一空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0回:“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没奈何任他所为。”
一塌糊涂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与其顾惜场面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,还不如一老一实,揭破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
存而不议 唐·独孤及《仙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于玄踪者,聆其风而骇之,或谓诙诡不经,存而不议。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斗唇合舌 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