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前裕后的成语故事

拼音guāng qián yù hòu
基本解释光前:光兴前业;裕后:恩泽流传及子孙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绩显著。
出处明 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无时刻而不系念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光前裕后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光前裕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国中之国 |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国中之国’,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,无不恨恨不已。” |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 |
难以置信 | 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,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” |
男女授受不亲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。” |
爱才如渴 | 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嫉恶甚严,爱才若渴,此韩愈之面目也。” |
擦肩而过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悬崖勒马 | 元 郑德辉《智勇定齐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,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。” |
半吊子 | 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却说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种夸大,是不真实的。” |
一哄而起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