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善嫉恶的成语故事

拼音hǎo shàn jí è
基本解释崇尚美善,憎恨丑恶。
出处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实贡》:“好善嫉恶,赏罚严明,治之材也。”
好善嫉恶的典故
唐朝中期,西域吐蕃很想侵犯中原,由于李晟的顽强抵抗而不能得逞。吐蕃的宰相结赞运用离间计,亲率大军入侵陇州和凤翔,被李晟打败。他假意求和,唐德宗借故罢免李晟的兵权,别人借机为他鸣不平,他天性好善嫉恶,不愿拉帮结派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好善嫉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不声不响 | 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 |
失魂丧胆 | 巴金《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》:“他那四方脸、紫红脸膛、宽肩膀、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、贯长虹的英雄气概,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。” |
夸大其词 |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 |
取长补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 |
鼠凭社贵 | 南朝 梁 沈约《恩幸传论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。” |
八斗之才 |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 |
算无遗策 | 《晋书 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 |
乐道好古 |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 |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