枉口诳舌的成语故事


枉口诳舌

拼音wǎng kǒu kuáng shé

基本解释见“枉口拔舌”。

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7回:“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,陷害无辜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枉口诳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枉口诳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缘悭分浅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丰仪。”
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可见元宵之夜,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,不一而足。”
没里没外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,不与大人争光,凭他生的怎样,也是该打死的。”
学而不厌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触目皆是 鲁迅《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》:“北京真是人海,情形可大不相同了,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。”
便还就孤
通俗易懂 邓小平《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》:“这十六个字,通俗易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