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豫未决的成语故事


犹豫未决

拼音yóu yù wèi jué

基本解释犹豫:迟疑。拿不定主意,不能做出决断。

出处《旧唐书·裴寂传》:“高祖将先定京师,议者恐通为后患,犹豫未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犹豫未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犹豫未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初生之犊不畏虎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
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,就打断了她的话,说:‘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’”
奇花异草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0回:“命周贾于绛州城内,起一座花园,遍求奇花异草,种植其中。”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金光闪闪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闪闪,手中雪刃辉辉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尾生之信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
存而不议 唐·独孤及《仙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于玄踪者,聆其风而骇之,或谓诙诡不经,存而不议。”
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